小编导读
春风春雨花经眼,江北江南水拍天。转眼间,已进入谷雨天气,气温日渐高升,抬眼望去,郁郁葱葱一片,到处都是春的味道。万紫千红的春天,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,但春风拂过,很多皮肤病也伺机而发,比如湿疹,带给人们的却是各种痛苦。湿疹悄悄来袭,该怎么治?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!
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,在急性阶段以丘疱疹为主,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皮肤病。
湿疹中医学称之为湿疮,历代中医文献根据不同皮损及发病部位有不同名称,如“浸淫疮”“月蚀疮”“湿毒疮”“血风疮”“乳头风”“肾囊风”“四弯风”“胎敛疮”“恋眉疮”“脐疮”“鼻瓷疮”“湿癣”“干癣”“纽扣风”等,现统称之为湿疮。
中医学认为湿疹乃因禀赋不耐,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;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,湿热稽留,以致血虚风燥,风燥湿热郁结、肌肤失养所致。发病初起为风湿热邪客于肌肤;病情进展,湿热蕴结于内,熏蒸于外,或血中毒热,此时多与心、肝有关;病情迁延,湿热留恋,湿阻成瘀,可血热搏结成瘀,致风湿热瘀并重之势;本病后期,风热伤阴化燥,瘀阻经络,血不荣肤或气阴两虚或血虚风燥。
一、治疗方案(一)基本原则以扶正祛邪为原则,急性、亚急性期以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痒为主,慢性期以健脾化湿、养血止痒为主,应根据患者体质、皮损特点、自觉症状、舌脉,辨证选用中药内服、外用。
(二)分证论治1.湿热浸淫证
皮肤色红灼热,丘疱疹密集,渗出明显,瘙痒较重,发病急。伴心烦,口渴,尿黄,大便干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或数。
清热利湿,祛风止痒。
2.风热蕴肤证
以红色丘疹为主,可见鳞屑、结痂,渗出不明显,发病迅速,泛发全身,剧烈瘙痒。舌红,苔薄黄,脉浮数或弦数。
疏风清热,利湿止痒。
3.脾虚湿蕴证
皮损以丘疹或丘疱疹为主,皮肤色暗淡或有鳞屑,少许渗出,瘙痒。伴纳呆乏力,腹胀便溏,小便清长或微黄。舌淡胖,苔薄白或腻,脉濡或弦缓。
健脾利湿,祛风止痒。
4.血虚风燥证
皮损干燥、粗糙、肥厚、苔藓样变,可见抓痕、脱屑,伴瘙痒,病程迁延。舌质淡,苔白,脉细。
养血润肤,祛风止痒。
赞赏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365skill.com/zlszff/1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