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我市北石槽乡香椿辛庄村王鹏帅等8名朴实的农民,筹资万元资金,积极利用本村独特的历史背景,打造红油香椿产业,成立合作社,开创致富路。 北石槽乡香椿辛庄村的村民,以王姓为主。据王氏家谱记载,多年前的明代永乐年间,有王氏王佑一支,经山西朔州马邑县,奉旨迁至高阳县城,数年后又迁到了现在北石槽乡香椿辛庄村附近,在此定居,以种植红油香椿为生。燕王扫北经过此地,王佑一家人住在红油香椿树园子里,未被官兵发现,才躲过了战乱大劫,侥幸生存下来。后来,王氏一族在红油香椿园子处,开枝散叶、繁衍后世,村子也就被称为香椿辛庄。在族人的眼中,村里的红油香椿,就像是祖辈的象征。
在老人王洪浩的回忆说,祖传下来的50多亩红油香椿园子,经过多年的世事变迁,园子还在,但很多大树早些年都被砍伐,面积也远远不如从前了。在村中,现存有一棵百年树龄的红油香椿树,还有一棵周长三米多、要两个大人才能合围起来的红油香椿树,十分稀有。言语中,老人家有惋惜之情,更有自豪之处。 传说康熙路经河间香椿辛庄村时,赞誉香椿辛庄的水甜,香椿更香。后来乾隆下江南来到河间,更是点名要吃香椿辛庄的红油香椿,并封为御品,并作为贡品准时奉上。 在村南的老椿树园子,用铁锹挖起一小堆儿土,捧在手中,发现这里的沙土不一般,细细的,软软的,呈暗红色,原来这里生长出的红油香椿,之所以风味“独特”,奥秘全在特有的红沙土里。
红油香椿,素有“树上青菜”之称,中医认为,红油香椿味苦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健胃理气、杀虫固精、抗肿瘤等功效。此外,红油香椿中还富含维生素C、优质蛋白质和磷、铁等矿物质,是蔬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。 红油香椿的吃法也很多,可炒食、腌制,也可作调味用,如红油香椿芽炒鸡蛋、小炒红油香椿芽、凉拌红油香椿芽、红油香椿芽拌凉面等等,都别有风味。 现如今,该村共有余人,“两委”班子坚强有力,村风淳朴,民生安定。漫步在整洁的街道上,随处可见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的红油香椿树,有些人家的庭院中,有生长了几十年的挺拔大树。香椿辛庄人对红油香椿的感情深厚,每到椿满枝头时节,整个村子,飘溢着浓郁的椿香。家家户户,大人孩子齐上阵,像收获庄稼一样,把紫红的红油香椿芽叶,从大大小小的红油香椿树上采摘下来,稍加整理,就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极佳礼品。在很多人家,舍不得一时吃完,有用盐把红油香椿腌制起来的,有晒干做成红油香椿茶的,还有的打好包装后,用冰箱贮存起来,过春节时,做上一道道红油香椿大餐,招待客人解“春馋”用。 附近十里八村在外经商的人,也常把这个村儿的红油香椿用作生意往来的赠品。一些在外经商的村里人,为了给商户们找够可口的红油香椿,经常要走上很多家才能凑出来。小小的红油香椿,就是村里人的一种情感寄托,村里流传着做人要像香椿树一样的说法,朴实、留香是村民们共同的人生信仰,这更是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。
年的历史,让香椿辛庄的红油香椿,名气在外。几年前,山东的一家公司想用香椿辛庄独有的村名和土质合作开发,因为当时土地流转不到位,没有达成意向。
这件事,让村里25岁的小伙子王鹏帅,一直耿耿于怀。王鹏帅事业小有成就,对红油香椿有着深深的感情。每当路经那片老的香椿园子,他总会不经意的望上几眼,于是,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了,他要把红油香椿进行规模种植,也要给他的小村子一个发展的方向。今年9月,王鹏帅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,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,他又寻找了其他6个跟他有同样想法的村民,商议如何利用村子独特的“香椿辛庄”品牌,打造红油香椿产业。
他们先是注册成立了王佑御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然后争取到村“两委”的支持,从乡亲们手中顺利流转到土地亩,8个人就开始了对红油香椿的种植与开发。 没有经验,意味着要承担极大风险,几个人先后去北京、天津和山东等地全面考察市场,心里才算是有了“底气”。为了把红油香椿树种出真正的品质,他们还邀请到河北工程大学专业研究果树种植的程福厚教授,给合作社进行里种养指导。 他们先在老园子搞小面积试种,把从每户收集到的棵红油香椿树苗,加上从山东泰安采购来的棵红油香椿苗,种在一起,进行对比实验种植。经过试种,他们逐渐摸索出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。
“植树每亩国家补贴元,连补5年”的秋冬植树造林补贴政策,让8个人信心更足了。从10月下旬开始整理土地,到机器播种完48棵红油香椿,仅仅用了10天。
如今,红油香椿苗木长势喜人,每棵从原来的八十公分长到了一米五。同时,一座平方米的冷库,和一个在红油香椿树下养殖土鸡的项目,正在进行中。接下来,他们在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,还将开发以红油香椿为原材料的绿色有机食品,做大自己的品牌,使“王佑御品红油香椿”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视频
图文编辑:绿白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365skill.com/rhzlsz/60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