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同道,大家晚上好!今天是医院皮肤科这个群里面给大家讲课。感觉这个讲课,越讲心里越紧张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感觉这个群里面藏龙卧虎、人才济济,所以感觉诚惶诚恐。今天晚上,我讲的题目是“六经辨证治疗荨麻疹”。
第一部分:荨麻疹中西医简述及六经辨治引言
荨麻疹,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个皮肤病,俗称风疹块。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皮肤病。西医对这个病的治疗,我们可以看看年版本《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指南》。这个指南里面指出:一线治疗用药,首选是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的抗组胺药,治疗有效后,逐渐减少剂量,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。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慢性荨麻疹疗程一般不少于一个月,必要时可以延长至3到6个月,或者更长时间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西医治疗荨麻疹,主要是以有效控制症状为标准。在这个指南里面,也顺便提到了中医中药,认为中医疗法在治辨证治疗荨麻疹中,有一定的疗效,需辨证施治。这是国内的这个指南。我们也可以看到欧洲的指南,如英国的《慢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治疗指南》,也提到非镇静类抗组织胺药,并不能缩短慢性病变症状的持续时间,在一个较早期的研究中显示,这类药物显著的症状缓解率为百分之三十一,一个较新的研究显示,同样的缓解率为百分之四十四,这可能是新推出药物的疗效更好。总的来说,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,都不是特别的好。
那么中医治疗这个病的疗效怎么样呢?以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看,我所有的病人都是一来就停西药,用纯中医治疗,我个人没有做严格的统计,但是自己感觉,应该有80%的病人都能够达到显效以上的效果,应该还是不错。那么中医治疗荨麻疹,我们权威的当然是教材了,但是教材对荨麻疹的辨证论治主要是分型论治,我们可以看看中国高等院校中医药教材的第九版,它是分为四型论治,一个是风寒束表证,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;一个是风热犯表证,用消风散加减;一个是胃肠湿热证,用防风通圣散加减;一个是血虚风燥证,用当归饮子加减。这种分型论治是不是比较符合临床呢?教材这种论治我们可以看到,其实跟中医临床,还是有距离的。因为它只把临床的复杂的情况,分为四型论治,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,这种分型论治,不等于我们的辨证论治,这实际上只是一个对于大学本科生的基本要求,并不等于说我们临床上一定要按这个要求去做。我们真正的中医的辨证论治,套用《伤寒论》的话,就叫“观其脉症,知犯何逆,随症治之。”这才是我们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。那么《伤寒论》提出这个“观其脉症,知犯何逆,随症治之”。这个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核心,所以我们通过研读《伤寒论》呢,用六经辨证的方法来论治荨麻疹。我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认为,效果是相当好的。实际荨麻疹在临床上的辨证论治非常的丰富,我明显的感觉到,如果把荨麻疹的辨证论治,掌握的非常的熟练的话,那么对皮肤病的这个辨证论治,应该来说是掌握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一部分,就是你荨麻疹辨证施治掌握的好的话,其他的皮肤病相对来说辨证论治的思维,应该来说也是非常熟练了。
我们既然今天讲的是六经辨证治疗荨麻疹,但是六经辨证治疗荨麻疹,在《伤寒论》里面没说过,《伤寒论》里面几乎很少讲荨麻疹,怎么用六经辨证去治?如果我们只是死板的照搬里面的条文,去发掘哪些条文治疗荨麻疹?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是用不上,很多条文都套不上。所以我们要掌握六经辨证的思路,从哪个角度去考虑,所以我们首先要掌握六经,其次的话要辨准方证。掌握六经,就是说,首先要弄清楚,它是在三阳,还是三阴?来了一个荨麻疹的患者,如果按六经辨证的话,你首先就要判断它是在三阳,还是三阴?在三阳:再把它细化是太阳、少阳?还是阳明?在三阴:再把它仔细分为在太阴、少阴?还是厥阴?然后还分清楚它们之间是有并病,还是合病,这些状态。这些东西弄清楚以后,最后,我们再考虑是落在哪个方证上面。比如说这个患者,你考虑病是在太阳,太阳的话是太阳表证,那么太阳表证的话,你能够选出一个合适的方出来吗?还不够。太阳病的方还是很多的,比如说比较典型的像麻黄汤、桂枝汤。那么如何解决辨到了太阳,还不能处方的问题呢?《伤寒论》就是一个方证辨证。方证辨证,就是你要把每个方的适应症掌握好。
第二部分:三阳辨治
麻黄汤是什么样的适应症?桂枝汤是什么样的适应症?麻黄汤是太阳的伤寒,桂枝汤是太阳中风,那我们对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,就要非常熟悉。比较典型的区分就是一个无汗、一个有汗,其实还包括其他的内容,包括一个恶寒,一个恶风;一个脉浮紧,一个脉浮缓或者浮弱等等。这些东西我们把它都区分开来了,那么选择麻黄汤和桂枝汤才有效果。我举个例子,比如说患者身体起风团,瘙痒,伴恶寒或者恶风1周,来诊。无汗,口中和,这个口中和就是口中没有其他异常的味道,无口酸、口苦、口干,有发热或者没有发热。那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来看,它应该属于一个什么状态?它就是一个太阳表实的状态,这个是麻黄汤证。但是,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?我们其实还有一些证据可以考察,比如说如果这个患者舌体胖大,舌苔白润,那么是不是夹有水饮呢?如果是夹有水饮,那我们可能就不用麻黄汤,而是用小青龙汤。所以这些都在具体辨方证的时候,就对这个信息都要掌握好。刚才举的是一个风寒表实的,如果一个病人,荨麻疹风团,瘙痒,但是它是一个恶风的,汗出,口中和,发热或者未发热,或者是脉浮缓或者浮弱,那么肯定就是一个桂枝汤症。但是如果在以上的基础之上,又有明显的汗出、明显的恶风,那有可能就是桂枝加黄芪汤了。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,如果患者明显的形体肥胖,肌肤疏松,肤色白,明显的恶寒,或者疲倦状态,那有可能就是夹有水饮,用防己黄芪汤可能会更好,这些都要辨清楚。那么还有一种类型,它也属于太阳表证,也有恶寒或者恶风,汗出不明显,微汗出或者没有汗出,口中和,出现这种急剧的发作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,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应用到桂枝麻黄各半汤,而这个方在临床上,应用的机会还是相当多的。我们很多医家,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治疗荨麻疹,往往就是取它的条文“因其不得小汗出,身必痒”这样一个条文来选择。其实我个人认为,单凭这一句条文来选择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话,有效率不会特别高,因为我们考虑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什么能治疗荨麻疹?并不是说,因为它不得小汗出、身必痒,得不得小汗出,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信息来抓住的,这个才是最关键的。那么桂枝麻黄各半汤应用于临床上时,这个患者必须有一个表证,而且是风寒表证,而不是风热表证。风寒跟风热不一样,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没有热,肯定是口中合,那么患者就必须要有恶寒或者恶风的表现,哪怕有一点点,都是说明他有恶寒或者恶风。如果一个急性荨麻疹发作,没有任何的恶寒或者恶风,用桂枝麻黄各半汤,是没有理论依据的。所以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,我们辨证的着眼点在哪里呢?可以发热或者不发热,无汗或者是微微的有点汗,但是汗出不畅这种状态,脉应该是浮的,所以必须具备有一些恶寒或者恶风,这个是关键,还有一个就是口中合,不然的话辨证就没有着眼点。这个口中和很关键,他没有口中的其他的异常感,如果这个患者有口干,那就说明它已经入阳明了,我们可以适当用一些石膏,或者用葛根,葛根也可以入阳明,或者直接就改用葛根汤或者麻杏石甘汤都是可以的,那么已经就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了。在临床上,桂枝麻黄各半汤不但可以治疗急性荨麻疹,也可以治疗一些慢性荨麻疹。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的荨麻疹,有的时候,我们可以用荆芥、防风来代替麻黄,实际上就变成一个荆防桂枝汤。这个荆防桂枝汤,在临床上也用的比较多,效果比较好。对一些年轻的女性,特别属于当归芍药散那种体质的女性,反复发作的荨麻疹,我在临床上,往往把这个当归芍药散和桂枝麻黄各半汤合用,麻黄往往改成荆芥、防风来代替,就变成荆防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,这个效果非常好。那么在这里我就提醒大家一点,就是这个当归芍药散的体质,现在很多患有慢性荨麻疹的年轻女孩子,往往有里虚寒证。患者平时比较怕冷,手脚冰冷,肤色也白,这样的一个状态,里虚寒证,但她发作荨麻疹的时候有两种情况:一种情况就是荨麻疹发作的时候,觉得皮肤很热,喜欢凉快,喜欢吹凉风、吹空调;另外一种情况是一发作的时候,不喜欢吹凉风,不喜欢吹空调,喜欢暖和,也有恶风,我刚才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,或者是荆防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,它是治疗这两种类型中的哪一种呢?大家一定要注意,这只能治疗第二种类型,第一种类型是不适合的。第一种类型就是患者平时容易怕冷,怕吹空调,但是她在发作荨麻疹,痒的很厉害的时候,她就不怕冷、不怕风了,反而喜欢吹风吹冷,吹风吹空调,局部觉得皮肤灼热,这个时候你如果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原方,效果就不会那么好,就不会见效,这个非常关键。实际上就涉及到一个问题,就是我们在临床中,如何收集信息的问题。我看到在临床中有不少的医家,在辨治荨麻疹的时候,信息的收集不是特别清晰。像这种类型的患者,平时怕风、怕冷、怕空调和荨麻疹正在发作瘙痒很厉害的时候有没有怕风、怕空调混淆不清。所以一定要把它分清楚,如果平时怕风、怕冷、怕空调,但是发作的时候反而不怕了,就说明有表热,这个时候不是表寒,所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是不能用的,如果要用,必须要加清散表热的药,比如说银花、连翘,这个非常关键。由于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临床中用的机会比较多,我就详细讲了这么多。
那么刚才说了,这个辨证在太阳的时候,还有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就是太阳和阳明合病的那种状态,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身上起风团、瘙痒,但是既有恶寒、无汗这个表实证,但是又出现阳明证,比如说像口干、皮肤灼热,痒得非常剧烈、甚至烦躁等等,这些都是阳明病的兼证。那么我们临床中往往用一些什么药呢?葛根汤、麻杏石甘汤、越婢汤,这些都有机会。有一些非常剧烈的荨麻疹,急性发作的时候,恶寒、无汗、口干、烦躁,有发热或者是没有发热,痒得非常剧烈,口干而渴、烦躁很厉害,那么这个时候,我们直接用大青龙汤,这也是一个太阳阳明合病的状态。当然这种情况的话,临床上也不多见。比较多见的是葛根汤证,或者是葛根汤加石膏证。这个我详细跟大家说一下,那么辨为葛根汤证,首先我们一定要辨恶寒或者恶风、无汗为要点,这个非常重要。如果一个急性荨麻疹发作和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,你想用葛根汤,但是患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恶寒或者恶风,那么用葛根汤效果就不会那么好。我们讲这个葛根汤既治项背强几几、恶寒、无汗,也治太阳阳明合病下利。那么,为什么把它辨成是太阳阳明合病?一是从疹色鲜红,肌肤灼热可以辨成是有阳明证,其实应该是一个表热证;还有一个就是口干、烦躁,这也可以说是阳明证。我们在经验上,往往在葛根汤的基础之上加上石膏,这个效果非常好,对于剧烈发作的荨麻疹,效果非常快。有一些甚至是感染性荨麻疹,检查血象白细胞高,只要符合葛根汤、葛根汤加石膏方证,用起来都可以非常快的解决问题。所以有时候皮肤科的夜急诊荨麻疹比较多,夏天晚上吃海鲜或者吃宵夜,一下剧烈发作来看急诊,我碰到这个病都尽可能地用纯中医解决,就开中药颗粒剂,冲了就马上喝,喝了就进行观察,急诊科的护士都知道,我的病人都是吃中药。像这种急性发作的荨麻疹,葛根汤的机会确实很多,甚至一些感染性荨麻疹,看到血象高,都可以用,还有发烧的。还有一些就是伴有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的胃肠性的荨麻疹,其实用葛根加半夏汤,效果也是非常好的。这个太阳阳明病合病里面都讲过了,不下利但呕者,但是又下利又呕其实也是可以用的。我们举个例子,女性患者40岁,发热伴起风团瘙痒3天,检查血象是,当时西医抗过敏治疗两天没有效果。来看急诊的时候,全身大片的风团,瘙痒剧烈,伴有恶寒发热,低热体温37.8℃,无汗,伴有腹痛、腹泻,每天大便四五次,想呕吐,有点口干,脉浮紧稍数,还有点喉咙痛。大家看到案例,我们用什么方呢?这个病人有发热、恶寒、无汗,起风团,瘙痒,伴有恶心呕吐,腹泻,腹痛。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葛根加半夏汤证,我就给他直接用葛根加半夏汤,她有口干,灼热,瘙痒的厉害加石膏,喉咙有点痛加桔梗。吃完以后马上热也退了,腹痛腹泻也好了,风团明显消退,然后复查血常规,已经降到正常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不要一看到血象高,就一定要上抗生素上西药,其实中药解决的也是相当漂亮的。一般来说,用葛根汤或者葛根汤加石膏,控制了这个急性荨麻疹的发作以后,如果后期还有一点小发作的话,往往转为桂枝加葛根汤证,这也是一个要点。这个太阳阳明合病,还有一些兼夹的,比如说夹饮夹湿夹瘀,我们在临床中,都要注意到。比如说夹饮的,既有太阳表虚的表现,比如说恶风、汗出,又有小便不利、口渴,这个时候我们用五苓散;也有夹湿的,伴有舌苔白厚,我们用麻杏苡甘汤,或者麻杏苡甘汤和麻杏石甘汤合方治疗,这个机会也有;还有也是属于这个太阳阳明合病状态夹湿热瘀阻的,急性荨麻疹或者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有恶寒、无汗,或者是微汗出,口干口苦,舌苔黄厚腻,瘙痒剧烈,烦躁,有或无小便不利,这个我们可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,这个很多医家都有这种类似的经验;或者夹有瘀的,比如说像这个桃核承气汤,这个夹瘀的临床中不多见,但是这些兼夹证我们都一定要注意辨清楚。
荨麻疹在太阳表证这个都是好辨的,因为风团瘙痒在表,但是单纯在表,远远不够。还有一种类型,就是太阳和三阴合病的,比如说太阳和太阴合病或者太阳和少阴合病,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不少见。这一种类型,大家一定要掌握好,因为很多医家认为这个荨麻疹,都是热证,都是风热证,都是太阳表证,或者太阳阳明证,但其实也有夹三阴证的,往往鉴于这个既有外邪郁表,又见正气虚衰的这种状态。我们可以举例子,比如说身起风团瘙痒,发热或者不发热,同时伴有恶寒或者恶风、无汗,这一看就是一个太阳表实证,但是呢,患者明显的疲倦甚,手脚冰冷,脉沉细,这一个状态的话,那我们是用麻黄汤,还是用什么?应该来说,麻黄附子细辛汤会更好一些,麻附辛临床上常有机会应用。还有一种类型,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,无汗变成了有汗,明显有汗出,也是疲倦甚,手脚冷,脉沉细,这个时候我们用桂枝加附子汤,这就是既有太阳表虚证,又有这个少阴的阳衰证,用桂枝加附子汤。如果夹饮的话,里面夹有水饮,舌体胖大,身体沉重,我们可以用真武汤。也有这个太阳和太阴合病的,有些反复发作的荨麻疹,同时又伴有太阴的虚寒,比如说纳差,心下痞,大便稀溏这个情况,又有表虚的情况,汗出恶风,我们用什么?用桂枝人参汤,这个在临床上也是可以看到的,这就是太阳和太阴合病的状态。刚才讲了这个太阳和少阴合病的状态,我们可以举个例子,一个男性患者,65岁,因为全身泛发风团一天来看急诊,急诊给他用的地塞米松静滴,同时用抗组胺药、钙剂治疗以后,当时风团消失,但是第二天,又发作了,而且发的也很厉害,同时伴有发热,体温38.2℃,又来看急诊,刚好我接诊。这个病人我们来看发热恶寒无汗,体温38.2℃,肩背酸痛,人非常的疲倦,欲寐,身体沉重,口干口淡,纳差,舌淡暗、舌体胖大、舌齿印苔白,脉细弱无力。这个病人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,恶寒无汗,疲倦欲寐,这明显就是一个太少两感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,同时又有舌胖大,苔白、身体沉重,说明夹有水饮,我就把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真武汤两个方合在一起,没有加任何的其他的药,吃了两剂,吃完以后,患者就热退了,荨麻疹明显消退,见效非常快。两天以后,再来复诊的时候,已经基本上好了,还有一些小发作,这个时候我再给他改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,从太阳小发汗驱邪外出。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,临床中,其实还是有一部分属于太阳和少阴合病的状态,这种状态,我们一定要重视,不要只是去解太阳表,而忘记正气。当正气虚衰的时候,我们可以大胆的用上附子扶阳,用麻黄附子细辛汤、用真武汤,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荨麻疹的急性发作,见效非常快。
讲者简介
欧阳卫权,博士,副主任医师,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、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、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委员,是第五批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”的继承人、南方医科大学“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”客座教授。先后师承“国医大师”李振华、禤国维,“古中医流派”李可等著名老中医。
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年,致力于中医经典《伤寒论》的临床应用研究,重视对人体阳气的顾护,善于发挥中医整体调理及个体化治疗的优势。擅长运用经方治疗(1)荨麻疹、湿疹、血管炎、带状疱疹神经痛、红斑狼疮等疑难皮肤病;(2)发热、咳喘、胃肠病、痹症、月经不调等各科疑难病症;(3)各类亚健康状态的体质调理。主编、副主编专著5部,发表论文10余篇,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8项。出版个人专著《伤寒论六经辨证新探——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》,影响较大。
赞赏
长按向我转账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转账支持。
白癫风能治吗白癜风医院地址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365skill.com/rhzlsz/2078.html